9566-作者:陈川湘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=R4(C):R4原因责任,选择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C/c),R4(C)表示当一件事情发生与自身利益有关时,往往会选择为了组织(他人)而牺牲自己的利益(大我)。比如:公司经济危机,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,好多同事都离开了,只有小王不离不弃,与公司共进退。

人与人交往的心理学重点是——做他/她人需要的事情。
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,但落实到行动上需要相当的辨证思维。
1、R1(-1)——做打破常规或违规的事情
这个行为是相对于正常情况而言的,
比如,你是公交车司机,车上有个孕妇突发情况要去医院,
于是你打破常规开车去医院,孕妇得救。
从公交管理规定来看,司机没有按照路线行驶,违规了,
但从孕妇和家人的角度来看,你却是救命恩人。

2、R1(0)——做必须做好的事情
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,都有其特定的角色。
比如,在家里你是孩子的爸爸,而在公司里你又是员工的老板。
当爸爸时,
如果责任客体是妈妈,出钱抚养孩子是你必须要做好的;
当老板时,
如果责任客体是社会,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也是你必须要做好的。

3、R3(0)——做冷漠或拒绝他人的事情
原本做冷漠或拒绝他人的事情是不好的,特别容易引起人际纠纷,
比如,售票员卖票时,
有顾客稍微问她一点售票方面的事情,她冷着一张脸不理人,
这时脾气大的顾客就会发飙,人际关系随之恶劣。
但是,如果你是医生,
有个病人得了晚期癌症,他在问你结果时,
你冷脸对他也不告诉他真实情况,
虽然在病人看来,你做得不对,
但他的家人却非常感恩于你。

4、R3(+1)——做帮助他人的事情
很明显,做帮助他人的事情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首选行为,
但要注意“碗米恩,斗米仇”的问题。
像著名影星孙丽,
她曾经资助过一个大学生,
由于帮助行为没有把握好——年年资助。
在那个大学生看来,义务做变成了必须做。
突然某天,
孙丽不资助他了,原本应该报恩的人却变成了仇人。

看完上面的内容,也许你会很感慨,
做人真难呀!
其实,
有个小窍门很简单,但需要勤加练习。
窍门是——转换责任主客体思维。
解释下:
责任客体是评价的一方;
责任主体是被评价的一方。

A、责任主体思维
像上面说的那个医生,
医生是责任主体时,责任客体可以是多个,
如果责任客体是病人,他会因为受骗而责怪你,
而责任客体是病人亲属,

他们知道你说谎是为了病人好,病人的亲属会非常感谢你。


还有一个案例,

近段时间上海有个很火爆的超市(Costco),在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上,

超市老板认真的当了一回责任主体,

赢得了顾客(责任客体)的好感,生意非常好。


B、责任客体思维
像上面说的那个售票员,
买票的顾客是责任主体时,售票员可以适时的当一下责任客体。
顾客买票时(责任主体),

售票员说(责任客体):感谢您的光临或谢谢惠顾。


你看,这样做人,人际关系是不是会好点?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责任单位:R=R4(C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