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46-作者:陈川湘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=R3(+1):R3义务责任,应该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0,+1),R3(+1)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,这件事情你做了,是应该的,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(+1)的体现。比如: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,大家都过去帮助她,将老奶奶扶了起来。

责距,引起共鸣的案例教学神器!

用案例或小故事摆事实、讲道理是人力资源培训中经常用到的方法,
我们经常听到好的案例能够发人们共鸣,从而提高培训效果。

问题来了,如何应用案例才能引发共鸣呢?

今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请记住,一切社会行为问题,
《责任动力学》都将给你逻辑思维严谨的操作答案。

首先我们来看下面两种说法,你看哪个行政主管说话更靠谱。

A、保洁工人没有按规定清洁作业。行政主管批评她:
这么点事情都干不好,天天就想着家里那点小私事,罚款!

B、保洁人工没有按规定清洁作业。行政主管批评她:
你现在干错了,请立即停止,该作业要按照XXX规程操作。
这次口头批评,下次我就要按照规定处罚了。

显然,第二位行政主管更靠谱,最起码他没有让错误继续下去。


为了便于理解,请先看一眼上图。
A主管对保洁员的评价是R1(-1)并延伸到R4(c);
B主管对保洁员的评价是R1(-1)并延伸到R1(0)。
《责任动力学》中的责距非常神奇,
你可以用目视来测量两个责任符号之间的物理距离。
显然,A主管的评价责距很长,B主管的评价责距很短。
责距的基本法则是:责距越短越真实。

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,像A主管这样的人,他批评工人的时候,
给人感觉像是在上纲上线,
保洁阿姨心想,
我的个老天呀,你咋不说做错了就是对不起我的国呢。

这个责距的反例是,
一个按职责正常工作的人,被某位不良上级戴了高帽子,说她是为企业做奉献。
【责距从R1(0)到了R4(C)】

好了,现在我们来把一种说法放大成小故事。
解释一下,
说法可以是一两句话,常常被看作是责任评价,
说法变成了句群描述时,在责任动力学中被称为“责任现象”,
评价的责任是一样的。

现在我们在网上找几个在培训中经常用到经典故事来解析一下。

故事一,
一位很有名的剧院经理来拜访大仲马。
一见面,他连帽子也没脱下,
就冒火地问这位剧作家为什么把最新的剧本卖给一家小剧院的经理。
大仲马承认有这么回事。
这位经理于是出了一个远远胜于他对手的高价,想把剧本买回来,
大仲马笑了笑说:
“其实你的那位同行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,就以很低的价格把剧本买走了。”
”那是怎么回事?”
“因为他以与我交往为荣,并且一见面就脱下帽子。”

这个故事讲完后,
她的智慧提示是:你可以没有金钱,你可以没有地位,你可以没有智慧,
但你不能没有礼貌,要学会礼貌待人,
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也正被别人尊重着。

怎么样,你感觉是不是很有共鸣,不是那种让人感觉在说教,对吧。
是什么原因我来分析一下,
第一步:通过责任现象我们可以确定剧院经理的责任是——R3(0);
第二步,智慧提示的责任是——R3(+1);
很明显R3(0)到R3(+1)责距很小。

一位很有名的剧院经理来拜访大仲马。
一见面,
他连帽子也没脱下,
就冒火地问这位剧
作家为什么把最新的剧本卖给一家小剧院的经理。
大仲马承认有这么回事。
这位经理于是出
了一个远远胜于他对手的高价,想把剧本买回来,大仲马笑了笑说:
其实你的那位同行用
个很简单的方法,就以很低的价格把剧本买走了。
那是怎么回事?
因为他以与我交往为荣,并且一见面就脱下帽子。
大智慧提示:
你可以没有金钱,你可以没有地位,
你可以没有智慧,但你不能没有礼貌,学会礼貌待
人,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也正被别人尊重着。
故事二,
一天,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,
觉得很有意思,便把它带到单位,
让同事做出选择:
1、今天一次性给你1000万元。
2、今天给你1元,连续30天每天都给你前一天1倍的钱。
你会选哪一个?
结果所有的同事都选择了1。
选择1的,能得到1000万元。
然而选择2,却能在第30天得到5亿多元!
当我把这个结果说出来时,同事们都不敢相信:
第一天仅有1元,每天也只是比前一天增加一倍,
怎么到了第30天就积蓄到5亿多元呢?
这个故事的智慧提示是:
不要企望一夜暴富,
因为一夜暴富的财富总是有限的。
今天成功的起点再低,哪怕低到仅有“1元钱”,
但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努力多一点,
明天比今天努力多一点,每天努力多一点,每天进步一点,
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。
人生成功的过程,是一个连续不断努力的过程,是一个不断坚持、不断挑战、不断超越的过程。

怎么样,是不是感觉也很有共鸣?
原因分析,
第一步:通过责任现象选择一的责任是——R2(L);
第二步,智慧提示的责任是——R2(N);
从R2(L)到R2(N)责距也是相当小。

故事三,
有个老木匠向老板递了辞呈,
准备离开建筑业,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。
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员工离开,问他能否帮忙建最后一座房子,
老木匠欣然允诺。
但是,显而易见,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,他用的是废料,出的是粗活。
等到房子竣工的时候,老板亲手把大门钥匙递给他。
“这是你的房子,”
他说,“我送给你的礼物。” 
他震惊得目瞪口呆,羞愧得无地自容。
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,他怎么会这样漫不经心,敷衍了事呢?
故事的智慧提示是:
其实,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?
我们漫不经心地“建造”自己的生活,
不是积极行动,而是消极应付。
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,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“房子”里了。
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吧,想想自己的房子,每天敲进去一颗钉,
加上去一块板,或者竖起一面墙,用自己的智慧,好好建造!
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创造,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抹平重建,
即使只有一天可活,那一天也要活得充实,踏实,
墙上的铭牌写着:“生活是自己创造的!”

怎么样,这个故事还是让我们感觉很有共鸣对吧?
继续原因分析,
第一步:通过责任现象确定这个木匠的责任是——R4(c);
第二步,智慧提示的责任是——R4(C);
从R4(c)到R4(C)责距也很小。

最后,我们引入一个责距稍微大一点的故事,
英国海军名将威尔逊,
常常激励部属完成伟大的功业,这种才能从小就表现不凡。
有一年冬天,英国遭遇了一场暴风雪,他弟弟望着屋外的大雪,
心生畏惧,裹足不前,想旷课一天。
威尔逊知道后,声请并茂,向弟弟晓以大义,
男儿不可因一点小小困难就退缩,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……
弟弟听了非常感动,打开家门冒着风暴雪去学校——帮哥哥请病假。
这个故事的智慧提示是:能够煽动别人为自己卖命的人堪称领导天才!
其实,这个故事你看完以后,
可能会说,
如果我是他的弟弟,我不一定冒着大雪出去。
为啥?
责距有点远嘛。
分析一下,
第一步,这位将军忽悠弟弟要R2(N)才能干大事,不可否认,
一般人不会反对,更况不太懂事的弟弟;
第二步,这位将军画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大饼——R4(C)。
看上图,很显然,从R2(N)到R4(C)责距稍微有点远,
按责任动力学的专业说法,真实性有所下降,
所以才让有些人感觉将军哥哥的说法不牢靠。

其实案例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在于确定责任,以下关于责距和责任的专业知识,
请感兴趣的朋友自行脑补。

什么是责距,就是4R8C的两种责任高低阶的跨度距离,也称责任高低阶振幅。

责距从0到0、从-1到0、从0到+1、从0到N等都是小振幅的责距变化,
容易引起共鸣,
反之,如果责距较大,给人感觉像是说教、忽悠、上纲上线。

所以,在培训教学中,引入案例来说明问题、讲道理时,
一定注意案例责任与智慧责任之间的责距,
从而更好地引发学员的深度思考。


脑补4R8C
R1(-1)
 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,数学逻辑特征值为(-1,0),R1(-1)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,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。比如:公司规定九点上班,小王九点半上班,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,属于R1(-1)。

R1(0) 
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,数学特征值为(-1,0),R1(0)表示在规则(规章制度)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。比如: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,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(0)。

R2(L)(L>0)
 R2能力责任,努力做,做一件事情的结果会有程度性的差异,R2(L)是指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,虽然达成了目标,可是离最好还差很远。比如:公司这个月定的指标为10万,小王勉强做到了10万零500,小王的行为属于能力责任低阶R2(L)体现。

R2(N) 
R2能力责任,努力做的,表示一件事情的结果会有程度性的差异,R2(N)表示在做一件事情中,离目标的差异化越大,所表示的N值越高。比如:公司定的目标是10万,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月底的时候做到了100万,勇夺第一!

R3(0)
 一般词汇:嘲笑,不理睬,冷漠,不关心,不互助 R3义务责任,应该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0,+1),R3(0)表示在没有强制要求下,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做。比如:大街上有个老奶奶跌倒了,大家都在嘲笑她摔倒的姿势,却没有人去扶她。

R3(+1)
 R3义务责任,应该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0,+1),R3(+1)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,这件事情你做了,是应该的,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(+1)的体现。比如: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,大家都过去帮助她,将老奶奶扶了起来。

R4(c) 
R4原因责任,选择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C/c),R4(c)表示一件事情的发生与自身的利益相悖时,选择了为自身利益而考虑(小我)。比如:公司让小王去大西北出差,小王听说大西北环境恶劣,于是找借口拒绝了领导。

R4(C) 
R4原因责任,选择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C/c),R4(C)表示当一件事情发生与自身利益有关时,往往会选择为了组织(他人)而牺牲自己的利益(大我)。比如:公司经济危机,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,好多同事都离开了,只有小王不离不弃,与公司共进退。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责任单位:R=R3(+1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