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候皇帝说话叫“金口玉言”,一般人理解为皇帝说话有权威,说出去的话就是法令。
那么皇帝闲聊天该怎么办呢?
照样不能乱说话。这是为啥?
电视剧《康熙皇帝》中有一个片段是描述启用能臣姚启圣的。皇帝得知了姚启圣是一个官儿越做越小的汉臣后,狠狠地冷落了他三个月,但并没有杀死他。
对白中,皇帝说:他(指姚)心里恨满人,认为满人野蛮,不配统治天下,其心可诛。
按照责任动力学解释,这一行为表达为:R4(c),意思是只有自己内心的圣贤,而没有天下苍生,是极度自私的不忠行为。
皇帝身边的人个个都是人精,一听皇帝这么说,当然不敢再推荐姚启圣。
为什么?
皇帝的语言中已经暴露了他对姚的评价!R4(c)=小我行为。
同样,还有人讲,“伴君如伴虎”,这个可怕其实也来源于,离皇帝太近,容易受到评价。
评价高(责任高阶)自然可以升迁,获得好处,反之则大祸临头。
因此,皇帝的老师们都深谙此道,还在皇帝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,说话要慎重,说话数量一定要少。
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权威,更是君王不能随意暴露政治意图的需要。
所以,评价是对责任的一种描述。
责任动力学中这样定义责任:责任是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。
从这个定义出发,我们来分析姚启圣为什么不会死。
姚启圣瞧不起满人,这是他心里想的,是思想上的行为,在与皇帝的关系中,只是不符合帝王心理需要的行为,但并不是显性的违法行为R1(-1)。
皇帝治理国家是不能随心所欲的,特别是想当英明君主的人,所以,康熙皇帝不能治姚启圣的罪。
姚启圣看不起满人的行为放在与皇帝的关系中,得出的评价结果是R4(c),做了自私且不忠的行为。
这个责任结果是用了动词来描述,使责任变得更为明确。
明白这个道理非常有用。
比如教师教育学生时,如果老师经常说某个同学考试不及格,言外之意就是能力不行,能力责任低阶R2(L)。
又如在社交上,如果某人经常对另外一个人说,你这人怎么老是不参加团队活动呀,言外之意就是你这人太冷漠,义务责任低阶R3(0)。
再如在职场上,如果某个新人话太多,无意中说出领导跟谁出去吃了饭或者是领导家里有什么高档摆件,在公司看来,言外之意就是上级领导有受贿的违规嫌疑,角色责任低阶R1(-1)。
所以,无论是职场还是在社交上,智慧之人说话一般不多,道理就在于责任不是空洞的名词,他是一种对社会行动的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