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件让她生气的事情。
她的领导某天不知为何中午一点让她去外面买饭,单单去买也就算了,最气人的是她非要指定去当地生意最火爆的店帮她买,光排队就是半个小时。
顾忌她是顶头上司,没办法呀,硬着头皮去办买饭的事,走在路上心里还犯嘀咕,今天你又不是因为工作忙,是不是真的把我当小打呀。
心里头那个:气!气!气!
我问她买饭的事情是不是已经顺利办完了?
她说,那还用讲,不办完,她还不给我小鞋穿呀。
想来十分同情。
有时候我就想,如果此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怎样呢?
先分析一下让人不高兴的想法:
“首先公司点外卖很方便”——言外之意是认为她这个人懒。
“她也并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没时间去买饭”——言外之意是认为她以权谋私。
“让我去公司附近生意最火爆的店帮她买饭,等了半个小时”——言外之意是认为她不近人情。
哦,原来生气是这么产生的。
这种想法在《责任动力学》中的叫约束力思维,通俗点说行动之前看关系、讲条件。
比如,如果她是我的好友,帮助买饭这件事情很可能是另一种心境,这就是关系;
又如,如果办这件事情很方便,举手之劳,心情也可能大不相同,这就是条件先入为主。
真是人活一世,不如意十有八九,偏偏现实生活中,关系和条件不如人意的情况太多。既然条件不能改变,那只能改变自己了。
用《责任动力学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,也许是最好的选择:
1、都是同事,偶尔帮助一下应该的,更何况她是一个领导,人情往来是必要的。
2、她没时间去买可能有别的事情,无非是自己少休息一点,常言说:世间为人也要当三分猪,吃亏是福嘛。
3、帮人帮到底,她喜欢吃那一口,既然如此,索性排队也无妨。
其实,这种思维模式叫职场驱动力思维,通俗点说,遇到问题或困难,想到是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做到最好。也有人讲这就是遇到什么事往好里想,或是换位思考。
事实上,往好里想和换位思考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建议。
具体该如何做呢?
答案很简单,在心里把你感觉不满意的人从认识上改变一下关系,比如,她是我的好朋友、她是我尊敬的领导,她是我的贵人,她是我的良师,她是我的职场同盟等等。
关系改变,想法自然也就跟着改变。
职场有很多让人生气的事情,既然要面对,又不能干出格的事,那我们就想办法让自己的情绪先好起来,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其它的事情。
您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