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860-作者:陈川湘

  青少年责商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3(+1)> R1(0):某些情境下,以人(领导/客户/同事)的需求为导向的工作要优先于以规则为导向的工作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灵活变通”。

曾有新闻报道,湖北一所学校开学典礼时,一名学生突然晕倒。可是,在一旁的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伸手帮助。
开学仪式上同学晕倒没人管
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17497946556964864


这种集体冷漠的现象,同样,在国外也不鲜见。有这样一个类似的真实案例。

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,一位叫基蒂·珍诺维丝的年轻女性在工作结束后回到她位于纽约皇后区的家。在她家的门口,一名男子正拿着匕首等着她。在随后的一个小时里,这名男子连刺了珍诺维丝76刀。而在这一个小时里,珍诺维丝不停地绝望喊叫:“杀人啦!救命啊!”直到她死去。让人震惊的是,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,至少有38名周围的居民在自家窗口目睹了这起行凶,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前往救援,也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报警。
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记者对这38名旁观者进行了采访,他们无一例外地说,他们“觉得”其他人肯定已经给警察打电话了,警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。无论是这个凶杀案还是开学晕倒事件。


为什么旁观者集体选择了冷漠?

这种集体选择冷漠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责任分散。意思是说对于每一个旁观者个体,由于他们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,阻止犯罪和救护他人的责任感会随群体的增大而减弱甚至消失。帮助求救者的责任是由大家来分担的,所以每个个体分担的责任就很少。因此,愿意出手救人的动力不足。

如果任由责任分散现象无限放大,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真的太悲催了。

如何打破集体冷漠的现象呢?

首先,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一种主动帮助他/她人的行为习惯。这个行为在《责任动力学》中称为义务责任R3(+1)。义务责任通俗理解就是:人们在面临应该做,但可以做、也可以不做的行为时,选择做了,对方会感激与认同,不做也不会受到强制约束要求。

其次,在工作、生活、学习中,还要不断提高对行为责任的辨识、实践。比如,平常做些帮助他/她人的事,这是义务责任,但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去救人,这就是原因责任了。责任的规律是,如果平常没有做一些义务责任,关键时候很难有原因责任的选择。

同理,这个责任规律,用在家庭教育上也是如此,做晚辈的,平常对老人既不关心,也不问候,到了老人走不动路的那一天,何谈养老送终的孝心呢?


通过上述两个步骤的练习、实践,建立责任担当和责任思维,使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,人的盲从和人云亦云地的行为习惯才会慢慢减少。

所以,到了关键时候,打破常规的义务责任优选智慧才能不自觉地启动:R3(+1)>R1(0),特殊情况下救助他人优先于坚守本位。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第三层次:Ra﹥Rb责任优先次序:R3(+1)> R1(0)

责任动力(4R4P)学分析:责任优选公式思维:R3(+1)>R1(0),特殊情况下救助他人优先于坚守本位。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义务责任R3-加法思维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义务责任R3-加法思维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